首页 > 穿越小说 > 大郎别怕,我有挂 > 第254章 建立西北都护府

第254章 建立西北都护府(2/2)

目录

其中王进、刘仲武、郭逢、钱即和花荣都已陆续抵达京城,而林冲也北上河东出任安抚使,徐宁已接替刘仲武成为秦凤路安抚使。武松以及西北各地的其他将校也都收到了武植打算成立西北都护府的命令。

当王进、刘仲武、郭逢、钱即和花荣抵达京城之后,武植便开始着手安排他们的新职务。

其中王进被任命的职务为签书枢密院事,此职位乃是协助枢密使处理枢密院的军务。武植身兼枢密使一职,自然有权利举荐以及任命,故而较为顺利。

郭逢被任命为刑部左侍郎,掌管刑狱司法之事,刘仲武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朝堂上的大臣和赵佶都点头同意,因为郭逢在西北便是执掌永兴军路的刑狱司,刘仲武也是西北老将,且两人在攻伐西夏时立有功公勋,此次升职也是顺理成章。

可对于钱即和花荣的任命,就颇为曲折了。

当武植提议任命钱季为户部右侍郎时,朝中的蔡京等大臣都认为钱即资历尚浅,而且原本他只是一路的都转运使,若让其掌管财政大权恐有不妥。

蔡京甚至在朝会上大放厥词,直指钱即在西北任职期间有过贪污的嫌疑,不宜担任如此重要职位。

武植对此早有意料,他把钱即在西北任职期间的所作所为,以及在攻伐西夏时所立的功绩一一陈述,并且以自己左丞相的职位施压。在多方压力之下,赵佶点头同意了这一任命。

对于花荣的任命则是最为困难。因为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一职乃是统领京城的禁军的要职。

当武植这一提议刚提出,便遭到了朝中保守派的强力反对。他们认为花荣出身草莽,资历不足,而且年纪较轻,难以胜任。

且赵佶听到武植要让花荣担任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也面色不悦,只因这个职位关乎京城调动的要害,关乎他自身安全,自然不会轻易交给别人掌控。

最后还是武植出面联络了身为殿前司都指挥使的童贯,让童贯从中斡旋,赵佶才点头同意。

而其中与武植一同在朝中任职的卢俊义和呼延灼两人,其职位亦有所变动。他们跟随武植南下平叛江南归来后,官阶虽得以升迁,可具体的差遣职位却未曾改变。

此次,武植将呼延灼从殿前司副都指挥使的职位调任为兵部左侍郎,卢俊义则由侍卫亲军步兵司都指挥使调任殿前司副都指挥使一职。

两人的职位变动并未引起多大的波澜,赵佶和朝中群臣也都纷纷认可。

在武植把这几人的职位任命完成后,他在朝中的势力不再薄弱,加强了其在朝中的影响力。

几天后,武植在朝会上正式提出了成立西北都护府的提议。他详细阐述了西北都护府的设立目的和意义,强调这将有助于统一调度西北四路的军政事务,增强对西夏和辽国的防御能力。

然而,这一提议立即遭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反对。以蔡京等为首的保守派大臣认为,设立西北都护府会削弱朝廷对西北的直接控制,甚至可能引发地方割据的风险。并且连右相韩忠彦、副相赵挺之、刘正夫等大臣也表示反对。

蔡京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西北都护府的设立非同小可,若将四路军政大权集中于一人之手,恐有尾大不掉之患。臣以为此事需慎重考虑,不可轻率决定。”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表示反对。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武植见状,神色从容,缓步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深知诸位同僚的担忧。然而,西北局势复杂,若不统一调度,恐难以应对突发战事。设立西北都护府,正是为了集中力量,确保西北边疆的稳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继续说道:“此外,臣愿向陛下立下军令状,若西北都护府成立,臣将在五年之内,将燕云十六州纳入我大宋版图!”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燕云十六州自五代时期便落入辽国之手,历代宋帝无不以此为憾。

宋徽宗赵佶听到武植的承诺,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之色。他微微前倾身子,问道:“武卿,此言当真?”

武植郑重地点头道:“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五年之内,必为陛下收复燕云十六州!”

赵佶沉吟片刻,显然心动了。他看了看下方的群臣,尤其是蔡京等人,见他们依旧面露不悦,但此时赵佶心中已有了决断。

他缓缓开口道:“既然武卿有此雄心壮志,朕便准你所奏。西北都护府即刻成立,由武松担任大都督,全权负责西北四路的军政事务。”

群臣见状,虽心有不甘,但见皇帝已下旨,只得悻悻退下。武植面色微喜,知道自己的计划已成功迈出了关键一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