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漫漫仙途(1/2)
分道台,三千大道镌刻于此。
此处位于天柱峰雪线以上,离地十万里、终年白雪覆盖,便是御剑飞行也要颇费一番功夫。
分道台属于天柱峰圣地,虽然不分仙凡皆可前往、也没有什么限制,但是想要御剑或者是借助机械取巧却是不能。
想去分道台只能从位于天柱峰雪线处的“登途门”步行走上去,此处距离分道台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有千里之遥。
寓意——往登仙途,千里之行,始于此门。
从登途门到分道台的这一路被称之为“得道途”,常年人行不断、仙凡混杂。求缘法的、朝圣的、游览名胜的,不一而足。
即便是以洞玄境修士的脚力,想要用脚踏踏实实地走完这一千里的“得道途”,也需要差不多半个时辰的时间。
如果路上人多的话,为了避免误伤路人,速度还要更慢一些。
这条得道途三百年间魏骏杰已经走过数十次,对于这一路上的景色早就了然于胸。
第一次走这条路是自己初入山门,师父带着自己走的。那时候自己还只是个凡人,天柱峰山高气寒,还远未到雪线的时候自己就有些坚持不住了。
当时的自己实在是无法理解——仙人们为何都居住在如此远离尘世的地方?凡间的花花世界不好吗?离了凡间,仙人们吃什么?喝什么?
尽管有师父一路提携照顾,从山下一路走到分道台也足足用了三年半的时间。
当年师父所说的那些话自己还记得。
“天柱峰山高百万里,是真正的天柱。几位祖师就在山上看着咱们呢。从山下到登途门的这九万九千里叫人间道,寓意是即便漫长多艰,也要生发向上,有志者事竟成。”
“我派山门在天柱峰五万里处,高悬于凡间之地,却又远低于峰顶。其寓意既有远离凡尘的意思,亦有继承列位祖师之志,守护凡间和下界的意思。同时也是为了告诉门内弟子,哪怕是开始入门修行,距离真正登途成仙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走过这九万九千里到了登途门,就是仙凡之别了。一千里得道途,寓意往登仙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隐喻人生路的尽头并非是结束,而是全新的开始。”
“分道台之所以叫分道台,并非只是因为镌刻了三千大道的关系。分道、分道、分道扬镳。到了分道台,即是仙凡之分了。得赐缘法者,自此以后就算是步入了仙途,当舍弃自己的凡人身份,潜心修行。”
“即便是未能得赐缘法,也未必就不能踏入仙途。世间缘法奇遇并非仅止分道台一处,只是这分道台是天下缘法祖地,就如同咱们天柱峰是天下修士祖庭一般。”
“所以这世间除了大派修士,也有不少隐世山门、世家、散修,还有一些野修。以后你会有机会见到的。”
“天下修士之中,亦有狷狂邪恶之辈。此事无关山门出身,全凭一心。日后你若是遇到了这些邪修或是魔修,需得小心谨慎。倘若真是那伤天害理、无恶不作、不可救药之徒,就要替天行道、将其铲除。”
……
三年的时间,钱述带着魏骏杰一路向上,边走边聊,给他讲了许多许多……。
三年时间,魏骏杰一路走、一路在师父的监护指点下修行,等到了登途门的时候已经从一介凡人成为了炼气境的修士。
到了炼气境,其实就是凡人口中的仙人了,也算是在修行的道路上有了小成。
“三年时间就从一介白丁到了炼气境,这等资质实属难得了。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后面这一千里路才是最难走的。走吧。”
魏骏杰二十岁时随师父钱述离开家,从万里之外的灵州一路赶往青州天柱峰。师徒二人是步行回的青州,路上走了能有半年。
当时的魏骏杰觉得——这万里之遥,好远。
后来到了天柱峰,钱述没带他直接入山门,而是告诉他,要带他去分道台。
天柱峰,接天连地百万里高、撑天立地的天柱,却只能在青州天门镇境内才看得到,是为天下修士祖庭。
魏骏杰初见天柱峰的时候,脖子都要仰断了,也看不到顶。最后干脆躺到了地上看,依旧还是看不到顶。
当得知分道台在天柱峰上十万里处的时候,魏骏杰的想法是——那最少也要走五年吧?
从灵州到青州,走的是官道,万里路途还走了半年。而去分道台,走的却是盘山路。真走起来何止十万里?
天柱峰虽然高绝,却并不险恶,甚至于整座山峰的季节变化、日月光照、风雨更替、昼夜温差都与俗世无异。
唯独在最后从登途门去分道台的得道途这一千米是个例外。
登途门位于天柱峰雪线,过了这条雪线再往上,天柱峰就只有一种气象景色——冬、冰雪。
从登途门到分道台,一千里得道途终年白雪皑皑。
千里得道途,走的却比之前那九万九千里还要艰难。
九万九千里的山路,师徒二人走了三年。而这最后一千里的山路,却足足走了半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