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风平浪静(2/2)
陇右卫常备三千兵马,如今加上新兵已经超过五千了,这么多人,怎么养得起?
陆真正要前往贸易区视察,开春以后的交易十分火爆,还有不少官员申请前来学习,来了陇右才知道,这里连驿站都能碾压他们的客栈。
今天便是安排豫州官员前往贸易区观察,陆真听说豫州境内的水利建设还差许多银子,引平河灌溉也只能缓解部分地区,按照平老的设想,应该将平河分流入豫灌溉,只是这样一来,工程量飙升,没个百万两之巨动不了工。
豫州的几个知府便趁着田改和户改都落地以后组团来陇右学习一下当地是怎么发展经济的,若是豫州也能效仿,便有钱来建设水利了。
贸易区在府城西南方向,几位知府昨夜宿在驿站,一大早用完早饭后乘坐马车经城西到贸易区。
如今的城西被改造一番,以往七零八落的巷子被重新规划、建设,成为了新的居住片区,在府城做工的百姓大多居住在此,甚至还有一个技术学堂在其中,定期开设一些课程教人技能。
贸易区自不必说,最高的那一栋便是陇右集市所在,一楼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药;二楼是布匹、丝绸、绣品、工艺品;三楼是签订大额订单的所在。
两侧的商铺摆满了商品,琳琅满目,有最便宜的麻布、土布,也有上等优质的精布、丝绸,过了商铺区域还有专门卖牲畜、活物的地方,这里每日都要清扫,再用生石灰消毒,气味不算难闻。
几个知府逛了一圈后在粮油区围着米袋在讨论。
在豫州,农户手里的新米是拿来卖的,而日常所食的粟米、陈米价格起伏大,丰年低贱到泥土里,灾年又高到人买不起,是以每年都有百姓被饿死。
而贸易区的米铺里竟然还有过往一个月的米价均价公示以作参考,每逢集市日便下调一些,米价总体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区间。
若是他们也能维持豫州的粮食稳定,农户种地有保障,便也不会饿死那么多人。
“你们看,陇右地不多,还有不少贫瘠的土地无法种小麦、水稻,可这里的粮食价格却能稳定,想必官府粮仓不虚。”
“不仅如此,那些贫瘠的土地听说还专门种草用来放牧,这里的羊肉十分出名,卖到南边价钱不便宜。”
“你们还忽略了一点,陇右的运输队走南闯北可厉害了,哪怕在当地十分寻常的物品,运输到稀缺的地方便能卖出不低的价钱,况且还能从南边买粮运回来,如此一南一北地往来,陇右便被盘活了。”
众人艳羡地看了一会,又冒出来一个新的问题:豫州各府、县该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重点?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这八个字很轻,又该如何落地呢?
豫州多平原,盛产小麦、水稻,但对灌溉用水的需求十分旺盛,各府皆如此,年年都要争水用,甚至引发村与村之间的械斗。
若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再多土地都没法达到预期的收获。
可这个问题,没钱就解决不了,几个知府想到这里,同时叹了口气,抬眼却看见一身官袍的陆大人朝他们走过来,几人连忙迎了上去。
“见过陆大人!”
陆真摆摆手,说道:“不必多礼,前面便是集市区,咱们一同进去看看,你们有什么想问的,都可以问。”
众人应是,跟在陆真身后进了集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