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六道木(2/2)
“那不是怕把水引到屋前,把屋子前面弄得全是泥浆嘛。”宋建国解释道。
“不会挖条水沟啊,我看你就是懒,不动脑子。”王静雅嗔怪道。
宋阳给菜地浇完水回来,听到爸妈又有拌嘴的苗头,赶忙笑着打圆场:“是你们太勤快了,懒的是我,只有懒人才会想着找各种方便。赶紧回家,准备吃饭啦。”
结婚的时候,宋阳准备得十分充足,米面油盐等物资都储备了不少,冯学恩他们来的时候,又带了很多。一场婚礼办完,还剩下不少,足够一家人三个月不愁米面。
如今,一家子已经过上了顿顿有大米,餐餐有点肉的日子,这在山村里可是极为少见的,就连城里,绝大部分人家也达不到这个水平。
吃饭的时候,宋阳开口问道:“爸,明天打算干啥呀?”
“暂时没啥事了,我和你妈准备去给王岳家帮几天忙。这几天霜一天比一天大,也一天比一天冷,早点帮他们把房子盖起来,他们也能早点搬过来,以后串门也方便。”
宋建国心里还记着自家盖房时,王宏远一家子来帮忙的情谊,“你哥和你嫂也会去。”
“我和晓萱就不过去了,明天准备进山找些天麻……家里这些猪、鸡和寒号鸟就交给你们帮忙照看一下。”宋阳说道。
“去吧,自己小心点!”宋建国自然不会反对,他也知道天麻是好东西。
前两天回来看到家里晾晒的天麻,一问才知道就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找到的,不禁连连称奇,直说小两口有福气。正所谓: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
因为明天要进山,宋阳和冯晓萱给寒号鸟弄来些枝叶放进洞里,换了干净的水后,天刚黑没多久,就早早睡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小两口就起床了,吃过早饭,准备好火烧馍后,宋阳带上双管猎枪防身,裤兜里装了几发子弹。
这次不是去打猎,冯晓萱就没带火枪,只是背了个装东西的布包,领着四条猎狗,早早地进了山。
虽然在自家附近就找到了那几个天麻,但宋阳心里清楚,和打猎一样,采药也得往深山里走。
周边的草药和猎物一样稀少,不仅专业采药人会采,村里稍微懂点草药知识的人,见了也会挖。
天麻大多生长在中高山区的林下阴湿地带,喜欢荫蔽、凉爽、湿润的环境,还得是腐木、树桩、枯枝烂叶多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地方蜜环菌多,而天麻没了蜜环菌就无法存活,自然要到这类地方去寻觅。
雪落高山霜落洼,清晨出门,放眼望去,到处覆盖着一层白雪般的霜,冷冽的空气扑面而来,没过多久,一双耳朵就被冻得通红。
等到太阳升到山头,又到处雾气弥漫,露水挂满草叶,没一会儿,裤腿、鞋袜就全湿透了。
到了中午,太阳出来,又热得人满头大汗。
无论是打猎还是采药,生活都异常艰苦。一天下来,跋山涉水,体力消耗巨大,即便又渴又饿,可对着带着的干粮,却没什么胃口。
山里环境复杂,人在大自然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山谷沟壑、悬崖峭壁,还有可能潜藏着的野兽,处处都隐藏着致命危险,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就连走路都宁愿多绕百米。
天气晴朗的白天,山里或许没太大危险,但一旦变天下雨、大雾弥漫,或者到了晚上,万籁俱寂,伸手不见五指,一个人呆在山上,那简直就是危机四伏。
想要采到好药,就得往深山险地钻,往往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风餐露宿是常态。
要是宋阳自己一个人倒还好说,冯晓萱也一起去山里,就注定一天不能走得太远。
山里到处是打猎人和采药人踩出的小道,深入山里十多里地后,在山沟里看到一棵六道木,宋阳当即用柴刀砍了两根比较直的下来。
这种木头因为茎秆上有六道纵沟而得名,生长缓慢,山里老人常用来做拐杖,它也是一种中药,不过用得很少,不太值钱。
传说六道木里藏着六位得道高僧,能避鬼驱邪,所以也被当作避鬼驱邪的物件,常被制作成木剑、木珠之类,放在屋里或者戴在身上,保佑平安如意。
不过,对宋阳和冯晓萱来说,用它来扒拉草叶寻找药材、拍打露水,倒是十分顺手。
有四条猎狗保驾护航,两人开始在林木茂密、林间潮湿的山坡上搜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