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二章 玻璃房有很多人想建(1/1)
在青园中,张好古引领着皇帝和皇后漫步其间。他向他们介绍着各种农作物的特点和种植方法,详细解说着每一种作物的生长周期、适宜环境以及如何施肥浇水等。
皇帝和皇后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插话询问,对张好古的渊博知识和勤奋好学赞不绝口。他们对这片青园充满了好奇和喜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
而那些郧贵大臣们,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他们原本对张好古这个出身低微的人持有偏见,但此刻却不禁被他的才华所折服。张好古的讲解深入浅出,让人易懂,而且他对农作物的了解程度远超常人,这让郧贵大臣们对他的看法逐渐发生了改变。
当一行人走到角落的别墅区时,眼前的景象让众人眼前一亮。只见整齐划一的小两层建筑矗立在那里,虽然造型简单,但却透露出一种朴实大方之美。另外玻璃窗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房子里面显得通透明亮,一看就知道住里面会很舒服。
当时就有郧贵好奇地询问张好古这些房屋的造价几何,以及是如何建造的。张好古微笑着一一作答,详细介绍了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以及设计理念等。他的回答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接着,人群中有人高声喊道:“张大人,能否将这建筑图纸赐予我们一份呢?”声音落下,众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落在了张好古身上,似乎都在期待着他的回答。
张好古微微一笑,毫不犹豫地说道:“诸位不必客气,谁若是想要这建筑图纸,尽可去研究院免费讨要。”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让在场的人都感到意外和惊喜。
众人面面相觑,显然没有料到张好古会如此慷慨大方。一时间,响起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人们对张好古的善举赞不绝口。
继续前行,众人来到了巨大的玻璃暖房前。暖房的墙壁和屋顶都是由透明的玻璃构成,阳光透过玻璃洒在里面,使得整个暖房都显得格外明亮。
暖房里种满了各种奇异的植物,有的花朵硕大如盘,有的叶子细长如丝,还有的果实鲜艳欲滴,让人目不暇接。
众人又是一阵惊叹,纷纷围拢过来,仔细观察这些植物。他们对玻璃暖房的建造和使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停地向张好古发问。
张好古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他的声音温和而又耐心,仿佛在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般,详细地解答着众人提出的问题。
他首先提到了建造玻璃暖房所需的技术支持,这其中涉及到建筑结构的设计。他解释道,一个合理的建筑结构不仅要保证暖房的稳固性,还要考虑到采光和通风的因素。例如,暖房的屋顶应该采用透明的玻璃材质,以便充分利用阳光的照射;而四周的墙壁则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通风口,以保持空气的流通。
接着,张好古谈到了植物种植的技巧。他强调说,不同的植物对于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种植时需要根据它们的特点来进行调整。比如,有些植物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而有些则更适合在半阴的条件下生长。此外,温度和湿度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节。
张好古还分享了一些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他说,要想让植物茁壮成长,除了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外,还需要注意防止病虫害的侵袭。为此,可以定期对植物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同时,合理的施肥和浇水也是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
众人聚精会神地听着张好古的讲解,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他们对玻璃暖房知识的渴望。
一些家境殷实、有权有势的人,心里开始暗暗盘算起来。眼看着冬天即将来临,他们不禁想到,如果能在自家也建造一座玻璃暖房,那岂不是整个冬天都能品尝到新鲜的瓜果蔬菜了?
终于,张好古站出来向众人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凡是有意建造玻璃暖房的人,可以前往大明皇家研究院报名。不过,如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这可是需要收费的!至于具体的收费标准嘛,则要根据所建暖房的规模大小来定。毕竟,这可是由研究院统一制定的价格呢!
张好古心里暗自琢磨着,这个收费可不能定得太低了。毕竟,凡是想要建造玻璃暖房的人,肯定都不是缺钱的主儿。他们既然有能力建造这样的豪华建筑,自然也不会在意多花一些钱来享受更好的服务。所以,张好古决定将价格定得稍高一些,既能保证自己的利润,又能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
走了这一阵,皇后觉得有些累了,便对皇帝说道:“陛下,臣有些累了,想先回帐篷里歇息一下。”崇祯帝听皇后这么说,便开口回应道:“好,皇后先去休息吧。”接着,他又看了看周围的人,觉得时间也不早了,便说道:“在这里的时间也不短了,该回宫里去了。”
皇帝金口一开,众人自然不敢有任何意见,纷纷应道:“是,陛下。”于是,大家便跟随皇帝和皇后的龙舆凤辇,一同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虽然皇帝和皇后回宫了,但那些筑路人和百姓们却迟迟不肯散去。他们对这条水泥路充满了好奇和喜爱,有些人甚至在夜间打起灯笼,只为了能在这条路上走一走,感受一下它的平坦和光滑。就这样,这条水泥路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多少天往来的人群都是络绎不绝,大家都想来亲身体验一下这新奇的事物。
当然,那些筑路的人员,第二天就开始正常上工了。一切都是为了赶工,张好古是想在结冰期之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