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大钟(1/2)
一行人到了合浦,卢林本是想先去拜会一下太守的,但是想了想,还是先去合浦镖局找蒋镖头,毕竟这雇请夫子先生之事,还是有当地人好办一些,他又不知道有哪些夫子先生学问不错,声誉较好,当初大掌柜去请黄桥杨氏夫子、梅塘刘氏夫子,可是去了几趟的。
蒋镖头见到卢林他们来了,连忙请坐奉茶,问道:“卢总镖头,你们这是刚从涠洲过来么?”
卢林说道:“是啊,在涠洲呆了些生日,也该回去了,蒋镖头最近可好?”
蒋镖头说道:“多谢卢总镖头关心,如今就等着海运回来了,前些日子李帮主、梅堂主他们带人去了汀州,我们镖局也去三十五人。”
卢林拱手说道:“此事卢林多谢合浦镖局了。”
蒋镖头回礼说道:“当不得卢总镖头谢,这都是应为之事。”
卢林说道:“蒋镖头,卢林还有一事想请你帮忙。”
蒋镖头说道:“卢总镖头这是什么话,有事尽管开口,只要我能够帮得上。”
卢林说道:“蒋镖头,涠洲那边以后人会越来越多,我想建一个学堂,需要从合浦这边请一些夫子先生过去,对于这些我也不是太懂,想请教一下。”
蒋镖头说道:“卢总镖头,我就是个大老粗,这些事情不是很清楚,倒是知晓一些夫子先生,帮你问问去请没有问题,就是不知道请不请得动。”
卢林笑道:“无妨的,蒋镖头你先和我说说,一会你再陪我去太守府一趟,我要去拜会一下太守,这事还要请太守帮忙。”
蒋镖头说道:“卢总镖头,合浦城中有十余家书院,最好的是合浦内城府的海天书院,合浦能够考中举子的多是海天书院出来的,进士也出过一些,其次是尚志书院与和融书院,再就是苏氏的福禄书院、吴氏的至德书院,寻常人家去的都是就近求学了,譬如清乐书院、长春书院和了斋书院……这些书院了。
苏氏和吴氏的夫子比较多,还有陈氏,他们这三大家数百年来都有几个进士为官之人,乡试中举之人更是不曾断绝过,文风极盛,是合浦有数的书香门第,要请就请他们这几家的夫子,我们这些武夫去请怕是请不到,找太守自然是要容易一些,在这些书院的夫子是三四百两银子一年,私塾就不清楚了。”
卢林说道:“只要他们愿意去涠洲就好办,五百两银子我也愿意出的。如今涠洲有数百孩童,以后还会更多,这学堂也是要长期开的。”
接着卢林大致了解一下合浦的书院情况,无论是数量、求学人数还是院试、乡试、会试这些得中的情况,都比不得庐陵城,差不多说了两刻钟左右,就邀请蒋镖头一起去了太守府,卢五娘她们就留在合浦镖局等着了。
合浦太守见到卢林来了,满面笑容的说道:“卢岛主,久违了啊!恭喜了!”
卢林听得有些怪异,但是转瞬间也明白过来了,拱手说道:“能够买下岛来那也是托了大人的福。”确实这买下涠洲岛做转运之事,当初来合浦卢林和太守说过,太守就极力赞成的,愿意帮忙;具体帮没帮卢林也不知道,至少当时是很热心的。
太守请三人坐下,让人上茶,然后说道:“卢岛主,如今合浦都在等着你这边的转运开始了,一些商贾都找到本官这里来了,想和【西南商社】做些买卖,不知可否?”
卢林一听,没想到合浦太守已经了解到了这么多,看来也确实是想做些事情的,于是说道:“大人,【西南商社】也不是我一人说了算,买卖之事自然是可以做,但要等市舶海运回来之后,我们【西南商社】商议好了之后,再来告诉大人,和那些商贾商讨如何?”
太守闻言欣喜,拱手说道:“有卢岛主这句话就够了,那本官就替合浦商贾多谢卢岛主了,买卖之事我不管的,也就牵根线搭个桥而已。”
卢林回礼说道:“大人客气了!”
太守这才问道:“卢岛主此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卢林说道:“大人,涠洲那边有不少孩童,以后我也会招募一些人来,都是会些水性的,他们拖家带口来也行,若是想让人长久呆在涠洲,我就想着在那边弄个学堂,请大人帮忙看看能不能在合浦请几个夫子先生去教学,若是合浦附近的百姓愿意过去也行,月钱给四两。”
太守闻言有些惊讶,说道:“卢岛主还真是不错啊,才买下岛不到半年,就想到了这些造福于民惠泽后人之事,本官敬佩,合浦夫子大多都相熟,可以帮你问问,就不知道卢岛主有什么要求?”
卢林说道:“大人谬赞了,我也曾在书院求学过的,读书识字数算这些学了都是寻常用得上的,暂且先请三四个启蒙的夫子即可,一年束修五百两,不知可否?”
太守说道:“卢岛主,一年束修五百两,在合浦这算是相当可以了,应该有人愿意去的,本官帮你问问,不知何时开始?”
卢林拱手说道:“多谢大人!这个暂且不急于一时,岛上还在盖建屋宇,秋日应该差不多了,夫子先生若是有意前来,也可上岛先去看看,对学堂营造有什么要求都可以说说,我是不懂这些的,都听夫子的。”
太守说道:“卢岛主痛快,此事包在本官身上了,到时候去了找何人?本官也一同去看看。”
卢林指了指蒋镖头说道:“大人,蒋镖头是去过几次的,到时候找蒋镖头带你们过去即可。”
蒋镖头闻言愣了一下,但是没有说什么,只是对着太守拱了拱手示意了一下。
接着又闲谈了一会学堂之事,对于学堂教授什么,卢林想着是先请夫子教授启蒙识字读书数算,这个是人人都要学的,这些都是当初和王文英说及过的,再就是愿意习武练拳的,孟固在,会教授的;以后慢慢再来增加一些,譬如商贾之学,世间百艺只要有人传授都可以来教弟子,铸造也是肯定有的。
书院求学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科举为官,就是院试能够过的也不多,更不提乡试、会试、廷试了,多教一些谋生的技能也是不错的;反正卢林如今底气足了,找到两个珠池了,已是衣食无忧了,好好养护,涠洲日后大有可为。
太守对于卢林这些想法颇为认同,坦言说数算夫子怕是少有,这个对于卢林来说不是问题,临江学堂这些年来也是有不少学数算的弟子的,市舶司那边的商贾学堂更是有厉害的数算夫子,这边有转运买卖可做,不愁没有人来。说完这些差不多午时了,太守留下卢林他们三人吃了午饭。
吃过午饭,回到【西南商社】,姜星冉写了封信,将卢林绘制的涠洲地图一并寄回家去了,卢林和峨眉的人说了说合浦太守的意思,也说了自己的意思,具体如何去安排,他不可能也没时间去管,由得【西南商社】的各东家去商量。
离开之时卢林和蒋镖头说了一下,太守带人找来要去岛上,带去找卢十九娘就是,并用纸笺写了下大概情况,盖了印章给蒋镖头,到时候去了岛上交给卢十九娘。
未时卢林和姜星冉、卢五娘她们一行十四人离开了合浦,事情都差不多安排妥当了,就没有从龙城这边回去,直接走梧州这边回去的,差不多有两千余里。正是春暖花开时节,一路上景色宜人,赏心悦目,这归途也是心情舒畅。
到得梧州之时,姜星冉带着卢林去拜会了孙将军,孙将军和李皇极关系不错,当年去走东南镖的时候,在凭祥峒姜星冉是独自去驻军大营的,那会两人相熟但还互相不了解,这是卢林第一次见到孙将军,四十余岁,身量高大,不怒自威。
孙将军见到姜星冉和卢林恭喜了几句,留两人吃了晚饭,姜星冉问了问如今边关的情况,孙将军说各地都已经抽调了兵马去往西关了,孙将军本是想带兵去的,但是安南这边似乎有些不安分,梧州和南疆那边就没有动;前年冬月释门出事的时候,安南也是蠢蠢欲动,孙将军率军又去了凭祥峒,驻扎了一个月。
离开梧州,到了韶州后,卢林还照着地址,去了周姑家里看了看,周姑已经去了长岛,卢林是知道的,只是想着既然来了韶州,就去认了个门。这也是时间不够,不然卢林还想去番禺看看。
二月十八申时不到,回到了临江坊,卢林他们在过了钟小山家龙泉镇后,到得赣水岸的惶恐滩附近乘船回来的,等到卢林他们走到林戴里的时候,听见钟声响起,开始都觉得很讶异,以为出了什么事,但是林戴里的人却是一如平常,卢林才反应过来,这是黄云峰制作好了大钟了,刚才是申时到了敲响了。
进了坊里,以前陈小六他们看守之处已经拆除了,垒砌了砖塔,底下中间有如门洞,有门窗,是临江坊驻守之人的所在,这也不能说是塔,就是一层层用青砖垒砌的四四方方砖台;砖台是下宽上窄,有台阶可攀登上去,底部有近两丈见方,上面有一丈见方,高有一丈半,上面座放着那计时器,正是机关坊制作的那个,如今是叫大钟,也确实像个大钟,此时看去,夕阳映照下闪闪发亮,上面还盖了个顶遮风挡雨。
卢十娘和卢十一娘是参与了制作的,更是早就见识过了的,此刻看见这大钟也是喃喃说道:“就是这样的。”神色间有些缅怀之意。
卢林放下行李坐骑后,卢林和姜星冉先去了竹楼,三叔在看着信笺,三婶在一旁看书,凤儿和皓儿在正在写字,两人上前喊了一声:“三叔、三婶。”
凤儿很皓儿见到卢林回来了,放下笔,高兴得喊道:“卢林哥哥、星冉嫂嫂。”
三叔抬头说道:“回来了,坐下说吧。”
卢林和姜星冉坐下,拿着茶壶给三叔、三婶续水,也给自己和姜星冉倒上一杯茶,然后说道:“三叔,这次星冉在涠洲找到了两个珠池,所以回来晚了几天。”
三叔闻言有些惊讶道:“这就找到了珠池了!?你们运气还真是好啊。”
三婶也是讶异。
姜星冉说道:“三叔,主要还是黑大他们八人之前一直在涠洲那边找了半年,已经有了一些发现,这次我们过去再找就找到了,还有岛上的村长、村佬帮忙提供了一些过往的珠池记载。”
三叔笑道:“有就好。”
三婶却是问道:“星冉,这珠池有多大。”
姜星冉说道:“三婶,涠洲西南那边的以前叫做望断池,有十数里方圆,东北那个以前叫做杨梅池,略小一些。”
三叔说道:“你们打算如何开采?”
卢林说道:“三叔,我和星冉商议过了,不能像以前那样开采,如今孟固也过去了,我请他帮忙教授一些武学,黑大他们去教人水性……”卢林说了说涠洲岛的安排,姜星冉不时补充一二。
听完卢林说的安排,三叔说道:“阿林、星冉,你们这样想很好,刚好可以让小雅过去帮忙。”
卢林有些讶异,他本是想采珠之时请雅师姐过去的,问道:“三叔,这就让雅师姐过去帮忙?”
三叔点了点头说道:“嗯,小雅有了身孕,泰儿已经送他去龙城了。”
卢林惊喜道:“有几个月了?”
三叔说道:“三个多月了。”
姜星冉闻言则是微微低头不语。
三婶见了笑道:“小雅成亲也有两年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