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新语新编 > 第173章 西园火上炙,荥阳席间吃

第173章 西园火上炙,荥阳席间吃(1/2)

目录

听到王允之这番话,

王敦自然是不信的,

多半还是这小子把王应锁了起来,

现在又来推老实人殷浩出来背锅。

王敦听说了殷羡漂信的事情,

也有心思看看这个治下太守的儿子,

到底是不是像子侄们夸奖的那样。

王敦蜂目微动,

看向殷浩。

殷浩先是看了看王允之,

然后,

发现王敦的目光,

又迎了上来,

解释道,

“大将军,

小民就是有那个心,

也没那个胆量,

家父还在豫章。”

王敦摆了摆手,

说道,

“好了,

你们这些少年郎,

谁被欺负了,

那是谁自己没本事。

有那个骨气的,

自己以后讨回来。

讨不回来的,

那就活该受这个欺负。”

王允之双眼一亮,

跳过来,

挡在殷浩面前,

拍着自己胸脯说,

“伯父,

您又猜对了,

都是我做的。

安期他还是缺练,

这次,

伯父打算怎么奖赏侄儿?”

王敦标志性的豺笑,

笑得王允之心里直发毛,

说道,

“准知道是你,

逸少一离了京城,

谁也压不住你这个街头霸王。

惹出了祸来,

还要把深源拉进来,

我看哪,

就奖励你,

随你父处明学学治军吧,

也收敛收敛你这一身猴性。”

王允之眼睛瞪得溜圆,

说道,

“啊?

那还不得闷死我?

要不了让我跟着处重叔父(王邃)?”

王允之提到了王邃,

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

听到这个名字的众人,

心里都是一紧。

久未出声的华恒,

心想,

这少年,

突然提到王邃,

是不是在给我警告,

告诫我,

不要轻举妄动?

荀组也不由得想,

莫非,

王家不是请自己来做和事老?

而是要把这些南南北北的威胁,

一口气全都除掉?

西阳王司马羕的心,

更是提到了嗓子眼,

想到,

图穷匕见,

绝对是图穷匕见,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

还不如最后拼一把,

也能落个壮烈。

戴渊的心里,

也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

他想借王家的势力,

来压榨宗室实力,

另一方面,

他又想借宗室的势力,

来抑制王家的扩张。

本来这尴尬的平衡就很难拿捏,

这也是他劝服西阳王,

不要冲突要智斗的初衷。

可谁能想到,

当他还在计算桌上筹码多寡时,

王家一个少年郎,

突然就把棋卓掀翻了。

外人愁云惨淡,

道深也是眉头紧锁,

他从寺庙里到西园,

是来劝架的,

劝得都能同桌共饮了,

却被王允之一句话,

又起了风波。

坐中之人,

各怀心思,

唯有王导,

还是专心致志的炙烤着牛肉,

看似不经意的问道,

“谁来第一块。”

王敦说道,

“我这舟车劳顿的,

该来得好的补一补,

那我就不客气了。

诸位没意思吧?”

四人相互看看,

只陪出四张差不多的笑脸,

王敦笑着接过王导亲手做的炙肉,

说道,

“你们还不知道哪,

茂弘小时候啊,

就想当个行炙人,

天天跟在行炙人身后啊,

问东问西,

这一手功夫,

可以说是,

我心中所想。”

王敦的话是这么说,

可架不住四人联想丰富,

羁旅归来不久的华恒,

看着王敦大快朵颐,

又想起他那个堂哥华轶,

那可是他们王家兄弟,

入江南以后,

第一个放在桌上的炙肉,

那自己哪?

会不会是下一个?

荀组也皱了皱眉头,

荀家是千年世家,

但和先帝司马邺的关系太过亲近,

这又会不会成为荀家的催命符哪?

和荀、华的担忧不同,

西阳王司马羕的汗水,

已经湿透了衣襟,

要是王家想更进一步,

那自己这个石头,

是不是绊在他们前进的路上哪?

戴渊等了良久,

不见三位大人有什么回应,

他的心里就更没了底,

如果这三位大人,

顶不住这波试探,

那,

我戴若思,

会不会成为他们起事举旗的祭品哪?

毕竟,

要说清君侧的话,

那自己可是比晁错还惹人厌。

四人谁都在等着对方先开口,

把前路探出个方向来。

王导又开了口,

说道,

“别眼馋了,

都有,

都好了。”

王导一块块的给四人端过去,

说道,

“这牛还是沾了李矩的光,

听说他们前线打了个大胜仗,

又被刘粲赶回平阳了。”

荀组颤抖着心,

夹起炙肉来尝了尝,

有些略硬,

但还是装着享受模样,

嚼了下去,

说道,

“这李矩鬼点子最多,

我和敬则(华恒)渡江以后,

这司州就靠他维持着了,

依我看哪,

这司州刺史啊,

也不用另派贤能了,

各位觉得哪?”

华恒白了荀组一眼,

心想,

你给李矩谋官,

我不拦着,

可你拉着我算怎么回事?

要是王家兄弟有什么想法,

还以为你我同气连枝哪。

当下也不客气的说道,

“荀司徒这话,

恒就不能苟同了。

李矩做荥阳太守固然不错,

但做太守和做刺史,

可不是一回事。”

华恒表明了立场后,

西阳王也开了口,

说道,

“我倒是觉得荀司徒这个想法不错,

现在司州被群胡环伺,

再临阵换将,

可是大忌。

戴尚书主掌五兵曹,

熟知兵事,

也给大家说说嘛。”

戴渊也想骂娘,

任命刺史这么大的事情,

和自己一个尚书台的五兵尚书,

有什么关系,

非要给自己拉进来。

但又不得不开口,

说道,

“下官这边倒是有,

李太守提上来的一个妙计,

可以不费一兵一卒,

埋葬掉刘聪父子,

为两位先帝、数百公卿报仇。”

说着,

戴渊把李矩上报给尚书台的奏疏拿给众人。

众人看后,

眼光都落在王导身上,

毕竟,

他的抉择,

才能决定今天是内斗还是外争。

王导放下奏疏,

说道,

“单只李太守,

怕是不足以取信于靳准,

最好还是能有一位有分量的王公,

也参与进去。

诸位王公看,

谁比较合适?”

华恒这次占了嘴快,

说道,

“荀司徒一直都主持司州之事,

和司州的太守、将军也都有旧交,

实在是上佳人选。”

荀组摇了摇头,

说道,

“敬则过誉了,

老夫残败之人,

狼狈而逃,

司州失陷难辞其咎,

要不是陛下怜悯,

实改论罪诛死,

怎么还有脸面再回司州?

西阳王身份尊贵,

宗室之首,

要是能驾临司州,

那一定能马到成功。”

西阳王司马羕也谦虚起来,

说道,

“荀司徒,

这话就不对了,

选贤用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