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最强兵器核弹(2/2)
朱元璋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总觉得,过去的自已,真好似那井底之蛙。
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后世之人真可谓人人如龙,不然怎么会创造出如此美丽的城市,又制造出如此可怕的兵器。
又觉得,生活在后世的人,岂不是会各个心惊胆战。
毕竟如此可怕的兵器,一旦使用,那岂不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妹子,还好咱没有生在后世,不然,咱可没有办法建立大明。”
如果说,之前的各种武器装备,虽然朱元璋看不懂,但是还有几分争雄之心,认为只要熟悉之后,他来指挥后世战争,也不会比后人差的朱元璋。
此刻见到这可怕的核弹,这份心思却是彻底的熄了。
戚继光看着天幕上宛若落日沉到地面上的地狱场景,也是禁不住打了个冷战。
“后世若有如此利器,恐怕边防再无忧患了吧?”
正在东南整顿边防,对付倭寇的戚继光感慨了一声。
他又完全无法理解,这东西,究竟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火器……”
他想起,自已的鸳鸯阵,想起了大明此刻的火器。
“可惜我朝廷不重视火器发展,如此神兵,倘若能够掌握在手中,大明海波再无风浪……”
明末,崇祯皇帝此刻召集了孙元化前来。
此人学贯中西、文武兼备,经过天幕的提醒,一直在搜寻能够帮他制造天幕上后世武器的崇祯,发现了他。
“孙爱卿,天幕上的这个核弹,你可能做出来啊。”
崇祯皇帝朱由检眼冒星星,期待地看着孙元化。
“朕要求不高,有天幕上这十之一二的威力就足够了。”
孙元化:“……”
大清。
“如此神兵,若能掌握在我爱新觉罗家族的手中……”
康熙眼冒金光,突然觉得,似乎发展工业不再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事了。
“那些洋人的火枪火炮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就算发生再大的民乱,有此神兵,我大清亦无所惧啊。”
他突然发现了新大陆,自已家的统治基础,似乎可以永远牢固,万世不动摇了。
清末。
光绪吞了吞口水,他只觉得自已的眼皮一直在不安的跳动。
画面上恐怖的场景让他感到心慌。
“日本?”
他在天幕上,看到了日式的建筑,还有日式的军装,以及那标准的日式小胡须。
“这岂不是说,这核弹距离朕并不远?”
“嘶……”
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不是这段时间经过了天幕的信息轰炸,恐怕光绪还真无法第一时间去理解这件事。
从天幕上看,分明就是那些个倭奴被核弹轰炸了。
已经经历过甲午战争的光绪,想到了这个,脸上不禁洋溢起了解气的笑。
即便是此前通过天幕得知了后续的事,更多的也只是日本再次侵略华夏大地的坏消息。
哪里有看到这群倭奴被后世这种叫核弹的最强兵器轰炸来的爽快。
“好,好啊,这群该死的矮子也有今天,哈哈哈哈哈……”
《稚子问核,大漠孤烟直,常核落日圆。》
此条视频刚刚过去,天幕上很快就出现了下一个视频的标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我的诗?”
“常核?”
此时已经作出了《使至塞上》王维,看着天幕上的标题,有些发愣。
虽然修改了其中的两个字,但是这无疑是他在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时所作的诗句。
“魔诘兄,恭喜啊,你留名青史了!哈哈哈。”
同样和王维一起看着天幕的高适,完全没有想到,天幕竟然能够提及自已的好友王维。
尽管只是他的一句诗,还是被后世修改过的。
但是数千年历史,无数的英雄豪杰,能够有此一句名垂青史,还被天幕专门提及,足矣。
“这是王维的诗?”
唐玄宗李隆基隐约想起,似乎,这是自已发配王维去凉州慰问将士时所写的诗句,他也是前段时间刚刚听到。
他有些不明所以。
“常核?”
留意到了诗句中的两字不同,李隆基沉思了一会儿便明白了过来。
“后人难道对王维的评价很高吗?”
王维是状元及第,文采斐然。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李隆基,并不怎么喜欢王维。
不论如何,至少,此诗一出,大唐朝堂上的无数官员们,则是羡慕了。
能够留下一段诗句,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是名垂青史了。
“召王维回京……”
天幕提及,李隆基转而想想,似乎,王维也没有做错过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也就是顶撞了他几句,不愿意为他作诗罢了。
天幕提及了词句,知晓王维的诗的人,必然会想起他,到时引起风言风语,若是再传出他嫉妒贤能的说法可就不好了。
【小孩哥:这里面可以装核弹吗?】
052D驱逐舰上,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孩哥,指着舰载垂直发射系统朝着记者问到。
【记者:啊?装什么?】
【小孩哥:装核弹。】
简短的对话,只有头,没有尾。
转瞬间画面转动,变成了两幅平分的画面。
左边写着2024青岛港。
右边写着1937上海南站。
左边是衣着干净,面色红润的孩子坐在军舰上微笑。
右边则是浑身是血,衣着破碎的孩童,在废墟之下哭泣。
这幅画面,给了万朝的观众们以极大的震撼。
大秦。
嬴政看着有些羡慕。
此话一出,自不必说,后世肯定是拥有核弹的了。
而且……
就连这么小的小孩子都知道。
“核弹,是用这种军舰才能使用的武器吗?”
不明所以的嬴政,开口说道:
“李斯啊,今日天幕结束后,和朕去一趟寺工署。”
“自从踏平六国,朕已经许久没有去过了。”
“是,陛下。”
李斯躬身应道,不仅仅是秦始皇嬴政,即便是他,也对天幕上所说的这核武器,十分好奇。
大唐。
“2024,看样子,这个时间是更接近后世苏瑾所在的具体时间的。”
房玄龄说道,贞观朝的众位大臣们点点头。
“1937,就是那个抗日战争时期,想来,这上海的一片废墟,就是那些倭奴造成的。”
“看来,后人不仅仅有核弹,而且即便是孩童都对此十分了解。”
“这不到百年的两幅画面的对比,就是后人对他们当今现状的自信。”
唐初的群臣们都是精英,即便是对于后世了解不多,但是这种心情,他们还是能够透过天幕感受到。
“常核落日圆啊……”
李世民感慨的重复了一遍天幕,虽然不知晓这两句诗句是谁作的,但还真是相当应景。
那核弹,可不就像是圆日落到了地上吗。
“后世的稚童真是武德充沛……”
他摇头笑笑,对于这个询问能不能装核弹的小孩子,也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宋。
苏轼看着天幕上的几个画面,早已印在了他的脑海。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后人看到这幅画面,竟然是修改王摩诘的诗句来映景……”
苏轼笑着摇摇头,他对于王维,也是极具自已身为后人,对前人的瞻仰。
“摩诘先生,在千年之后的后世,想来也是备受敬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