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 > 第三十章 新案件

第三十章 新案件(2/2)

目录

“这种车间承包的做法,是在日钢陷入经营困难后出现的。”丹羽说道:“日钢是大型企业,前身是从市政企业民营化而来,因此也沾染了不少官僚习气。日钢内部的各项制度是比较僵硬的,并且还往往承担了经济产业省下达的产量指标。”

“以前日钢还盈利的时候,这套僵硬的制度,或许还能勉强运转。但是,等日钢的盈利能力大幅衰退之后,这种僵硬制度,根本就无法有效地回应市场变幻的需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日钢开始小步地尝试了变革。”

“这种变革就是车间承包的做法。”丹羽说道,“简单来讲,就是日钢将工厂车间发包出去。承包商负责满足车间每天的生产指标。而日钢则按照车间的实际生产量,进行结算,给付费用。”

“简单而言,车间承包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承包商垫资支付工人工资,还有一些零碎的费用。承包商的利润,就是日钢支付的结算报酬,与承包商垫付支出的差额。通过这种承包车间的方式,日钢可以有效地减缓现金支出的压力,同时满足生产的指标要求。”

“后面,日钢的车间承包发展得可谓是越来越过头。一开始,承包商主要垫付的是工人工资,后来甚至还有钢铁厂的部分生产线,都是承包商垫资支付。导致了日钢的某些车间,名为‘日钢’,实际上是外面承包商在实际经营。”

“日钢后续还发生了丑闻。”丹羽继续道,“有一些日钢的管理层,开始变得大胆起来。他们甚至直接将部分生产线外包,收取一个固定费用。他们也不收购生产线产出的钢铁。完全变得就像是一个出租方一样。承包商只需要缴纳一个固定的费用,剩下的车间产出,全部都归自己。这种承包就像是变了味,把日钢的设备,变成了外人使用的资产。”

听着丹羽的讲述,日钢的车间承包制浮现在两人的面前。

宫川没有想到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居然还有如此复杂的情形存在。这与她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完全不同。

北原听着丹羽的讲述,也顿时感到头大。

按照丹羽的说法,车间承包制最后还演变为承包商参与了日钢工厂的投资。

这样一来,情况就十分复杂了。

要理清,那些资产谁是谁的,这里面恐怕有排扯皮了。

特别是在日钢现在陷入经营岌岌可危的状态。

但凡有一些资产的转移,都会被无数双眼睛盯上。

这里面也不排除肯定会有一些人想要将承包商投资形成的车间资产占为己有。

而且,承包商还参与了工人的垫资。

想必,日钢内部的工会应该对志贺这样的承包商极为不满。

工会应该认为他们这样的承包商,剥夺日钢本身企业工人的劳动机会,引进了外部的工人,加剧了竞争。

仅仅只是短暂地这么想了想,北原已感到里面藏着许多巨大无比的困难。

志贺这样的承包商,想要追回债权,近乎难于登天。

然而,没有办法,自己也得硬着头皮上了。

根据江里子的情报,日钢牵涉到了江藤,还有组织的一位“布道者”。自己必须将他们找出来!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