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上校是负责干活的,真正的大佬另有其人(1/2)
加利特是个并不怎么喜欢办公室这种严肃谈话氛围的地方。
作为深层政府中颇具话语权的大佬之一,自己一手创建的实力派政治派系的掌舵人,癖好独特的加利特还是更喜欢在餐桌上聊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酒菜备齐,负责伺候的服务人员相继退场,可以说是专为斯蒂文设下这场“庆功宴”的加利特这就主动开口。
“来吧,别客气,你我之间也是知根知底的老搭档了,先吃,咱们边吃边聊。”
比起“粗鄙的武夫”这种鼻孔朝天的蔑视称谓,身份、权力、财富全都异乎寻常之高的加利特,倒是从不把斯蒂文当做自己的“下等仆人”,而是将之视作与自己平级的合作伙伴和搭档,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早已是个老油条人精的斯蒂文,不说对此有多么受用,但起码不反感。
更加清楚就加利特这态度,已经比那些自视甚高、傲慢无礼的同类型混蛋强出太多。
几口餐食下肚,回忆着自己刚刚在电视中看到的画面,不免心生感慨的加利特这就又放下刀叉主动道。
“那些弹道导弹打击是很有趣的创意,我看过安德罗集团认领本次打击成果的声明了,我想包括我在内的总部董事会成员,没有人会觉得这次事件真的如其所说一样,是一次纯粹的军事打击而不掺杂任何其它意义。”
“质疑敌人是没有必要的,敌人有一万种理由可以对你合法欺诈撒谎,所以——这本质上并不重要。”
“但我很好奇啊,斯蒂文,你在这件事的过程中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我想听听。”
闻听此言的斯蒂文倒没有什么明显的慌乱,更没有表情不对劲。
毕竟这次的对总部调查团清除行动严格说起来,那也是在和加利特合谋,且得到了这位真正幕后大佬首肯的前提下才得以进行的。
加利特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他明明身处更高的阶级,却要和身处同阶级的艾萨克过不去。
甚至不介意“自降身份”地来到与自己同级的水平,打了一出配合最终合起伙来干掉了总部调查团。
以上这些,斯蒂文通通不清楚原因。
只是在从加利特这儿得到“尽管放手去做,我会配合你的”许诺后,在走投无路之下这才决定铤而走险。
眼下,自己都说不清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只是觉得既乱又有些毫无头绪慌张的斯蒂文,面对加利特的询问详情,只能实话实说地报以答复。
“既要保证自己置身事外,不被卷进去牵连其中,又要保证对包括艾萨克在内的总部调查团一击必杀,彻底的斩草除根。”
“想要同时做到这两点,我思考了很久,最终发现除了借敌人之手来达成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哦?有意思,你是说你主动接触,并同俄国人——做了一笔交易?”
话说一半到后半句的时候,加利特的话音明显一顿,表情看上去更像是在期待什么一样,不假掩饰地直勾勾瞧着眼前的斯蒂文。
事已至此的斯蒂文没啥别的话好说,更不可能也没必要撒谎。
索性就将自己是如何通过中间人引荐与俄国人做接触的,如何派柯林斯与周正派来谈生意的杜克接头的,包括自己是出卖了博纳特才换取到的俄国人答应交易,一并给合盘托出说了个干净。
听完斯蒂文讲的故事,看不出有什么喜怒形于色的加利特只是缓缓点头。
“你能把事情做到这一步,证明我当初对你的判断没错,确实是没有看错你。”
“这世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只要能达成利益最大化,没有什么是不可交易的,也没有什么人是不能做交易的,就算是人与恶魔也一样能达成交易。”
加利特能说这话,斯蒂文是一点不奇怪。
毕竟老犹的生意经本就如此,他加利特也正是靠着这一手才上位到今天的地步,不过加利特接下来要说的话才是重中之重。
“总部那边的事,接下来我会想办法处理的,而你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尽可能地为我们争取时间。”
“争取——时间?”
斯蒂文乍一听还没弄明白这话是几个意思,却见计划已然成竹在胸的加利特继续道。
“在正式开始前,我先问你一个问题,斯蒂文,你对公司的将来是怎么看的?大胆直说即可,我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
换做其他和加利特平级的董事会成员问这话,那斯蒂文必然要开始说“鬼话”,大谈什么公司前景一片美好,我们未来科技至强无敌,即将从现在的胜利通往下一个胜利云云。
然而对加利特,尤其是已经把“我想听实话”说在了前头的加利特,短暂思索后的斯蒂文终究是给出了不一样的回答。
“恕我直言,我认为公司就当下的情形来看,已经难有未来了。”
“近两年时间里,公司在全球各地遭受的损失与打击是前所未有的,股价几乎一直都是在即将暴跌与正在暴跌两种状态中循环往复。”
“公司重点推进的几个头牌项目,现在不是遇到了研发困难进展受阻,就是因为东欧形势的新一轮突变而难以快速变现,短期内收回成本的希望非常渺茫。”
“至于已经投产有销售渠道的产品——国内高息环境导致的融资困难一直存在,投产和完成产能爬坡上量根本是两码事。”
“就凭那点现有产能,还有长到夸张的成本回收周期,恕我直言,哪怕是军火制造,在如今的美国也不是什么特别赚钱的生意。听起来可能很讽刺,像是在讲笑话,但事实的确如此。”
斯蒂文这话说得确实没错。
制造武器装备再高端,最终利润比再大,那也始终跳不出制造业的范畴。
跳不出投资周期长、成本回收慢、融资风险对加息降息极其敏感等制造业通性。
事实就是不止是未来科技,军工复合体巨头们有一个算一个,不是各种弹药消耗品的产能不达标、就是已经搓不出来足够数量的火炮乃至炮管。
逼得堂堂帝国军竟然落魄到得去印度,靠找三哥下单来解决问题。
大环境本身就是如此,谈什么“制造业回流,重振帝国工业”,在这种时候就属于一种“你说我笑”的事。
连造军火都不如搞“金融魔法”等业务来的挣钱了,你说这种时候的其它工业制造业还会有人去重点投资、去正经当成大事来做,必然是违反常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