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 > 第217章 王朝败家子-42-唐玄宗李隆基

第217章 王朝败家子-42-唐玄宗李隆基(2/2)

目录

为此,他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

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

然后他还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更是在每年的十月,都会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一旦发现便是严惩不怠。

以及,他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不过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

最后,李隆基还很重视县令的任免。因为他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是和百姓打交道的第一站,至关重要。所以,李隆基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总的来说,李隆基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但是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不能因为有功就把过错都盖住,也不能因为存在过错就把功劳抵掉。

前期的李隆基确实做的很不错,但这些成绩也不能掩盖他后期的荒唐——

开创了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之前取中的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李林甫爬上了相位。

这李林甫又是什么人呢?李林甫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早年历任千牛直长、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后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

他一共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李林甫做宰相的这段时间,可以称得上是大权独握,当然他也做了不少蔽塞言路、排斥贤才的事,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以及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李林甫最善于揣测李隆基的意思。】

武则天看着李隆基上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翻了她设立的制度,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她身上的气势却是越发的威严。

至少威慑住了李隆基,他的脸上再也看不见之前虽然强忍着但也依旧流露出一二的欣喜,现在完全变成了惶恐和紧张。

天幕上的“李隆基”大权在握,是做的起劲开心了,但现在还站在武则天眼前的他可是暗暗叫苦。

为什么到头来是他承受了这一切?

或许他和之前被朱元璋盯上的朱棣能够有话说,但朱棣也不一定会理会他,毕竟他可是把明朝打理的还不错的,和这个上了“败家子”榜单的唐玄宗可不一样。

武则天先是看了一眼明显有些不忿的女儿,然后看向了李隆基,慢悠悠地说道:“好好看着吧,这是天女口中的历史,也是我们的未来。”

她没有说出口的是,接下来李隆基的待遇,取决于他到底做了哪些荒唐事,毕竟安史之乱,也不是一下子就出现、发生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