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敢为陛下吞之(2/2)
而仅仅这么一回合工夫,哨骑头领立毙,原本人数占优的哨骑队伍也被蜀寇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
如此恐怖的对比,教人哪里还生得出抵抗的想法
逃!
二话不说,幸存的四十余魏军哨骑打马便往来时方向逃去。
然而这时候想逃已经晚了。
魏延率二十余骑奋勇直追。
一众汉骑胯下战马吃饱喝足,又休息了一阵,不过二里距离便将这六十九人的哨骑队伍屠杀殆尽。
斩下首级六十四枚,俘虏舌头五人,最后驱赶着几十匹战马,驮着战利品与己方五名轻重伤员,徐徐往汉寨方向归去。
渭南汉寨。
中军大帐。
从捕获的舌头那里审问三通已毕的魏延,带着他整合过后的敌情掀帘而入。
然而刚一入帐,便是一滞。
坐在上首的却不是丞相,而是那位一身戎装的大汉天子。
“臣…臣魏延见过陛下。”魏延没有心理准备,回过神来后微微躬身作了一礼,语气倒也说不上多谦卑恭敬。
这位天子虽然拿了几场胜仗,而且参与度还不低,但于他却没有什么恩义可言。
心悦诚服是不可能的,但表面的恭敬却还是要维持的。
刘禅笑笑,声色从容:
“军中都传遍了,说镇北将军方才亲率三十骑巡视战地,卒与贼遇,不退反进。
“尽诛魏寇哨骑六十余而不亡一人,威猛真是更胜往昔,不愧是我大汉镇国之将。”
魏延俯手一揖,并没有对天子的夸奖太过受用:“陛下过奖,区区几名魏寇,难足挂齿。”
他也听说了,这位天子自从御驾亲征之后,收买人心的手段可谓层出不穷。
眼下这不吝夸赞,自然也是其中一种了。
这么些小手段,对没见过世面的中底层军官士卒或许有用,但想用在他身上,未免把人想得太简单了。
“镇北将军请入座。”刘禅指了指右上首的位置。
左上首是丞相,右上首,魏延作为大汉第一猛将,按理说应是当之无愧。
但魏延却是迟疑,扭头看了一眼大汉丞相。
须知,他既是大汉镇北将军,也是相府司马,丞相府僚,从来都是丞相坐正席,他坐上首,与杨仪相对而坐。
朝廷大宴时,能与丞相对席而坐的,不是李严就是赵云,哪有他与丞相对席而坐之时
他不甚敬服天子,但对丞相在某些时候却是心服的。
犹豫片刻,他朝右上首走去,敛衣跽坐。
“赐镇北将军酒肉。”刘禅对着门口的侍者吩咐道。
军法,非犒筵不得饮酒,但上次丞相大军回来,闹瘟疫之事让他有些如临大敌,犒筵就取消了,只简单饮食了一番。
本想在丞相拔军时来壮行,结果丞相又提前走了,刘禅这才亲自督送粮草至此,既是劳军犒军,也是临战壮行。
至于封赏…丞相对封赏之事一直抓得很严,说功不可轻赏,侯不可轻封,众将的封赏,要等长安战事结束后再拟了。
“朕犹记得,当年镇北将军被先帝拔为汉中镇将。
“先帝问镇北将军,「今委卿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镇北将军答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朕继位后,每每念之,只觉荡气回肠。
“如今曹操已亡,偏将司马懿举众不过三五万。
“不知镇北将军可还有当年壮气,试为朕吞之”
魏延整个人脑袋有些发木。
当年先帝拔他为汉中太守,一军皆惊,他自己也惊,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大的荣耀。
而天子刚刚提到的,他当着先帝的面涕零而许的豪言壮语,更是他这辈子说过的最硬气,最豪气干云的话。
天子不提,他都已经忘了。
“区区司马懿,何足道哉,敢为陛下吞之!”魏延起身拱手。
“好!”
侍者这时候正端着酒肉进来。
刘禅当即离席,走魏延身边。
随即从侍者手中接过那盅酒,朝魏延递去。
魏延接过,一饮而尽。
“谢陛下赐酒!”
刘禅笑了笑:“朕等镇北将军的好消息。”
旋即示意魏延落座,自己再转身回到席上坐下。
刘禅能想到,也能看出,魏延跟丞相、赵老将军不一样。
丞相跟赵老将军,那是真把他当儿子、当天子爱护、敬重,是真希望他这天子能好好干,与众臣一并担负起复兴汉室的重任。
魏延不同,魏延对什么复兴汉室没什么执念,是因为先帝对他有知遇提拔之恩,他才愿意为了大汉赴汤蹈火。
换言之,他报效的对象不是大汉,而是先帝这个人。
先帝既然已经崩逝,那么魏延报恩的对象就没了,他只能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权力、官位、军功这些实际的东西上。
这很正常,凭什么你是二代,我就要效忠于你
这是一个现实的人,也是感性的人,或者说直性的人。
想要降服这种人,既需要强大的个人魅力,也需要恩义,更需要实质的利益。
三者缺一,都无法真正让他心悦臣服,把他跟自己绑在同一辆战车上,为自己前驱。
至于靠所谓的“生杀大权”来恐吓他,驯化他。
那叫控制。
绵羊驯服不了狮子。
刘禅如今虽打出了些许军功,攒出了些许威望,但显然,魏延的眼界很高,胃口很大。
刘禅这头仍在蜕变的绵羊,想要让这么一头真正的狮子为自己所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陛下,丞相,我刚亲视战地,亲察敌情。
“魏寇虽大张旗鼓自渭北来袭,但我估计,不过万人而已。
“至于他们两三千骑皆在渭北北岸,不过是掩人耳目,欲以此示他主力尽在渭北罢了。
“抓回来那几根舌头也证实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