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378章 曲江池群芳荟萃

第378章 曲江池群芳荟萃(2/2)

目录

这个时期,长安城最流行的就是拓枝舞,故而她获得的喝彩声,远胜于刚才的胡旋舞。

第五个献舞的又是唐女,此女刚走上高台,便见周围男子都疯狂的呼喊。

“天水仙哥!是天水仙哥!”

李治微感奇怪,那女子和武媚娘一样带着面纱,根本看不清容貌,为何如此受欢迎

“喂,兄台,那天水仙哥是什么人”他朝身边一名男子问。

那男子看了他一眼,似乎十分惊讶,道:“你连天水仙哥都不认识莫非是外地人”

李治咳了一声,道:“在下是长安人,不过平日很少出门。”

在长安城中,很少出门的男子都是在家中寒窗苦读,为了考取功名。

那男子顿时对他多了几分敬重,微笑道:“这天水仙哥是一位奇女子,去年末,才从天水来到长安,精通各种舞蹈和乐器,据说容貌秀美,不逊色于郑氏那位三娘子呢。”

郑氏三娘子李治也见过,容止确实美,看来此女确实不一般。

那男子又道:“这位天水仙哥与别的魁不同,生性高傲,对达官显贵,也不假以颜色,据说她是为了找一个人,才来到长安。”

李治问:“找谁”

那男子摇头道:“那就不清楚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她的背景很不简单。”

李治问:“何以见得”

那男子道:“你想啊,在平康坊那种地方,再骄傲的魁,面对那些权贵子弟,也只能曲意迎逢。天水仙哥却对他们不屑一顾。”

“据说有一次,一个姓覃的世家子弟,重金请平康坊坊正带路,去北里找那天水仙哥,结果她连坊正面子也不给,将两人拒之门外。”

坊正虽只是一个大吏,权力却很大,尤其是负责平康坊这种富庶的里坊,不仅需要手腕能耐,还要有很深的背景。

在平康坊这一亩三分地,得罪三品以上的朝中大员,未必会有事,但若是得罪坊正,通常都没有好下场。

原因也很简单,三品大员未必会跟你一个小老百姓计较。

坊正却不同,他需要树立威信,才能管理好里坊,否则人人都敢挑战他的权威,那他的官也做不长。

两人对答间,天水仙哥已经开始起舞,她跳的是西凉乐舞,融合了唐风和胡风,确实舞姿动人。

不过李治现在对天水仙哥本人的兴趣,已经超过了她的舞,朝那男子问:“那后来呢,平康坊正报复她没有”

那男子颇有一心二用的能耐,一边欣赏舞蹈,一边回答李治的问题。

“当然没有,甚至还对她很客气呢,所以大家才猜测她背景很深,平康坊正也不敢得罪她。”

李治点了点头,正要问天水仙哥在哪座青楼,忽然猛地惊觉,侧头瞥了武媚娘一眼。

她看起来似乎正在专心致志的欣赏天水仙哥的舞蹈,然而她的眉毛却挑的很高,显然情绪不太好。

李治微微一笑,不再多问,也欣赏起天水仙哥的舞姿。

只见她的舞姿在不断变化,时而柔曼典雅,映衬着腾跃之态,时而鸿惊燕飞,烘托着惊雷之势。

这时,李治另一边,有两个男子望着天水仙哥的舞姿,如痴如醉,忘乎所以。

一人感叹道:“唉,真美啊,只怕已不逊色于宫中那些嫔妃娘子了,我要能见她一面,这辈子算值了。”

另一人似乎还保留几分理智,点评道:“美则美矣,不过肯定比不上宫中那位贵妃殿下,据说贵妃殿下的舞,才是真正的仙舞。”

“那倒也是,荥阳郑氏随便一女子,都是罕有的美人,贵妃殿下是荥阳郑氏第一美人,自然不凡。听说皇后殿下比贵妃殿下更美,也不知她的舞姿又如何”

那理智男子低声道:“嘿嘿,这你就想错了吧,皇后殿下美则美矣,却并不擅蹈舞。”

“你如何知道”

“嘿嘿,我一个远房表兄可是在宫中……”

两人虽喝醉了,也不敢大声议论宫廷之事,声音越来越低,渐不可闻。

不过因离的近,前面那些话,还是传入李治和武媚娘的耳中。

李治瞥了武媚娘一眼,见她脸色比刚才更加难看,便道:“媚娘,咱们回去吧。”

武媚娘点点头,低声“嗯”了一声。

两人很快坐着马车,朝皇宫返回。

一路之上,李治故意说了些笑话逗她开心,武媚娘情绪似乎恢复了些,和李治有说有笑。

然而当回到皇宫,她与李治分手,回到立政殿后,一张脸顿时阴沉了下来。

她一言不发的坐在榻上,似在沉思,殿内下人们都屏气凝神,大气也不敢喘。

李显原本还准备进来请安,刚迈步进入殿内,就察觉到不对劲,急忙转身,一溜烟就跑了。

过了好半晌,武媚娘终于开口了,朝张多海道:“去把众艺台和教坊司的名册,给吾拿来。”

张多海急忙答应了,飞一般离去,不到两刻钟,又飞一般回来了,满头大汗。

武媚娘拿着名册,又取了玉笔,一边翻看,一边在上面勾画,有时候,一次勾一整页。

不一会,她便在上面勾了两百多个名字,吩咐道:“传吾旨意,明日让这些人,辰时之前,全部在彩丝殿侯见。”

张多海领命去了。

对李治来说,这次的上元节等会,不过是小小消遣,放松一下心情罢了。

他并没有注意到,自己那位自尊心极高的皇后,因为此事,受到很大的刺激。

杜正伦之事也已经解决,李治如今的精力,又回到倭国上面。

倭国使节这次来大唐朝拜,送上贡品,李治也答应派人前往倭国,跟他们谈判,只要谈得拢,就可以不打倭国。

如今已过了上元节,各国使节都开始返回本国。

鸿胪寺也传来消息,倭国使节似乎也打算返回了,他们希望带着大唐使节一起回倭国。

关于战争赔款的事情,李治极为看重,这是消灭倭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使节人选上,他非常慎重。

一个优秀的外交官,是能够凭着一张嘴,为本国谋求最大的利益,其重要性,不亚于一场战争。

最好的人选自然是张柬之,他能言善辩,又不卑不吭,尤其是他对蛮夷态度,甚合李治脾胃。

不过这次出使的是倭国,一个毫无底线的国家,李治并不想让张柬之冒险。

除张柬之外,李治一时也想不到好的人选,故而他最终下了一道旨意,让官员们毛遂自荐。

危险有时候也是机遇,李治希望借这个机会,发现更多的年轻人才。

目录
返回顶部